LED---亮化城市的文明之光
來源:本站整理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4-07-01 瀏覽數: 次
城市照明如今已經成為城市景觀和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色燈光爭奇斗艷,各城市燈光也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充分凸顯地域文化,用光語言去表現獨特的城市魅力。燈光從亮到美,由美到雅,實現著由實用照明到文化表達的轉變,成為城市文化重要的表達載體。
近20年,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得到關注,到近10年來在全國各地都得到重視,有了長足的發展。城市公共空間夜景照明作為必要的城市基礎建設投入,成為促進城市經濟繁榮、帶動城市旅游發展的方式之一。大眾表達出城市夜晚應增添魅力的文化訴求。國家和城市一系列大事件如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對中國城市照明的發展也起到了相當的推動作用。燈光不僅烘托了氣氛、集聚了人氣、營造了氣氛,也對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增加大眾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產生了巨大的推助效應。世界各地舉辦的燈光秀和燈光節,更是將城市作為舞臺,上演了一場場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燈光藝術盛宴。
光與照明既包含科學,又涉及藝術,城市照明是兩者的高度結合。功能更加注重光照的品質,光則強調如何愉悅大眾的視覺,兩者都需要科學的規劃與設計。如何避免城市過度導致的能耗過大、如何防止錯誤的樓宇照明方式引發的城市光污染、如何降低炫目跳閃的彩色光照對視覺的傷害、如何通過專業設計正確引導大眾審美方向等不容忽視的各種問題,都是未來城市照明發展和建設必須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城市照明的價值取向和美學認知,也在中國悄然發生著變化。大量的工程實踐從“以景觀美化為導向、以亮度(或照度)為標準”的“亮化城市”發展建設模式,逐步進入到“以人為本、關注自然、提高環境意識”的“靚化城市”階段。我國城市照明的法制化、規范化也取得重大發展,城市照明規劃正式納入到城市規劃編制的體系中,成為法定的城市專項規劃內容。節能降耗、綠色環保,成為各地區新一輪城市照明關注的重點,中國的城市照明從而以“人和環境協調發展”為核心的新思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光影和色彩具有無限魅力。通過人工配光的揚抑、隱現、虛實、明暗、動靜及投射光角度和幾何形體的控制,可以建立光與色的構圖、秩序、節奏,改善空間比例、限定空間區域、強調建筑形態、增加空間層次、明確空間導向,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心境。當然,光文化不是單純的技術或物理層面的問題,需要從文化、精神的層面來進行藝術燈光的二度創作,才能營造整體的文化氛圍。文化氛圍也不是借鑒一兩個設計案例、挪用一兩個燈具即能實現的,而是要與周圍的建筑實體、城市空間、地域文化緊密結合,如廣州亞運會的燈光設計展現了城市特色與民族文化的結合,上海世博會更是以創新創意的照明手段實現了藝術燈光與人的互動體驗。
時至今日,城市照明豐富了許多。在傳統光源鈉燈、金鹵燈、無極燈的原有基礎上,等高效節能電光源產品應運而生,照明方式從傳統的大面積投光照明發展為與內透光、動態控制等多種照明方式的組合,照明設計項目從單一的道路、街區或區域擴大到整個城市。特別是LED新技術的應用,使得夜景照明更加富有景觀藝術效果,又滿足了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照明需求。
與此同時,城市照明也有不少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產生了重單體輕整體、重動態輕靜態、重裝飾輕表達等照明誤區。首先,在功能性照明方面,對街巷、居住區、校園等區域照明不夠重視,功能性燈具也往往裝飾繁瑣,缺乏科學的配光設計,眩光控制不佳,不僅增加建設成本,對司機行車構成安全隱患,還造成城市夜間的光污染及能源浪費;其次,在景觀性照明方面,城市夜間亮度過高,缺乏明暗變化和層次。彩色光的過度使用使得夜間人、物失去真實色彩,整體景觀效果雜亂無序。越來越多的建筑物外觀照明屏幕化,超出了人眼適應的動態變化及刷新速度,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一些城市燈光還喪失了個性特點,缺乏體現地方特色、彰顯區域文化的照明表現,“千城一面”的城市夜景難以喚起人們的共鳴。再者,城市照明的建設、管理、維護方面組織工作有待提高,缺乏科學的總體規劃做指導,沒有完整統一的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維護標準,終將無法實現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城市照明。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危機,我國一直致力于推廣綠色照明、低碳照明,但是因為沒有健全相關的體系及規范來指導城市照明工程實踐,使得城市照明實現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發展目標任重道遠。未來城市照明中應建立低碳照明體系,約束碳排、能耗與污染,實現城市照明建設與發展的低碳之路。
“創新,點亮城市之光”。城市照明未來的發展需要非凡的創意設計和極富魅力的技術理念,帶給大眾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現代視覺傳播手段和大量的互動性參與,也將讓大眾享受到帶給人類的創意生活。城市之光將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告訴世人這燈火通明的視覺景象背后,人類在科技探索方面取得了怎樣的進步。與此同時,城市之光也將肩負生態文明的重任,助力美麗中國,開創低碳、綠色、環保、節能的新紀元。